[南京屋頂花園裝修] 養(yǎng)茶花不懂這些要點,養(yǎng)一盆死一盆!
2020-06-14 瀏覽330次
“茶花又作可憐紅,半染霜中半露中。冷艷燒春春不覺,嫣然一笑倚西風?!焙涞亩欤斯聵死淦G的梅花外,還有茶花。從前一年十月開始至明年四月,長達半年的花期讓梅花也自嘆不如。茶花在“十大名花”中排名第八,被稱為“花中嬌客”,在很多花友心中地位舉足輕重。
歷史科普
茶花在中國的栽培歷史可追溯到蜀漢時期(公元221-263年)。當時人們就非常看重茶花的地位,茶花被列為“七品三命”。在三國時代,茶花已有人工栽培。但直至南北朝及隋代,帝王宮廷、貴族庭院里栽種的,仍是野生原始種茶花,花單瓣紅色。當時有關茶花的文獻及文人吟詠的“山茶”,“海榴”詩,均未涉及品種名。
品種多樣
資料記載,世界上登記注冊的茶花品種已超過2萬個。中國的山茶品種有883個。
茶花養(yǎng)護tips請查收!
養(yǎng)過茶花的朋友都知道,大部分的茶花還是比較能抗寒的,可耐-8℃的低溫,因此可以自然越冬,但不排除有被凍傷或凍死的可能,因此在家庭采用盆栽方式種植的茶花,可以在氣溫下降到0℃以下的時候,將茶花的盆栽放在室外向陽的溫暖的避風的地方進行養(yǎng)護,在夜晚可以加蓋保溫膜。或者是將其放置在溫暖的室內,需要注意的時候,保證有充足的陽光。
茶花澆水也是有講究的,很多花友對茶花進行澆水時,一般直接使用自來水,家中的自來水都是經過漂白粉等處理之后形成的,長期使用自來水對茶花澆水,就容易出現(xiàn)堿性化的情況,而茶花卻是喜酸性環(huán)境的花卉,根系生長于堿性化環(huán)境中,會出現(xiàn)生長不良等情況。當出現(xiàn)這種情況的時候,直接使用硫酸亞鐵稀釋1000倍之后對茶花使用,即可讓土壤長期保持酸性,建議是一個月使用一次。當然冬季澆水量要控制,只要保持土壤微微濕潤即可。除此之外,冬季空氣比較干燥,可以在周圍噴濕一些清水,來增加空氣濕度。
茶花對養(yǎng)分的需求量比較高,所以一定要給其補充充足的肥料。可以再給其換盆的時候放一些底肥,然后在冬季的時候,可以間隔半個月左右施加花卉專用型營養(yǎng)液,便可以讓其開更多的花朵。但是施肥的過程中一定要按照“薄肥勤施”的原則。
茶花修剪必不可少
茶花花期結束,花蕾凋謝了之后,要及時把謝了的花蕾摘去,這樣可以保留植物的養(yǎng)分,避免真菌感染,還能有利于促進花苞開花。當植株上出現(xiàn)花苞過多、過密時,要摘去哪些長勢較弱的花蕾,讓其他花蕾開花更加旺盛?;ê罂梢詫Σ杌ㄟM行修剪。等到春天氣溫回升看一些之后就可以開始修剪了。給茶花修剪的時候,先修剪上部的枝葉,把三分之一的枝葉都剪去,經過修剪之后,連年的花蕾開的更旺。
你問我答!
Q1:茶花僵蕾、落蕾不開花怎么辦?
A1:①如果是剛買回來的茶花,冬季冷空氣活動頻繁,氣溫往往驟然降至5℃以下,這會導致花蕾凍傷而不開花。白天應將花放在無風向陽溫暖處(北方的朋友可不要冬季把茶花扔室外哦),夜間移至室內;如果溫度在5℃以下用塑料薄膜袋套在花盆上,以提高溫度。
②已經養(yǎng)了一兩年的茶花,可能是缺肥了,及時施加花卉專用型營養(yǎng)液補充養(yǎng)分;也可能是澆水不當,土壤太濕或者太干都會出現(xiàn)僵蕾的問題,冬季低溫時既要保持盆土不漬水傷根,又要保持盆土濕潤,使得天晴氣溫回升或者刮北風時,植株不脫水,充分滿足植株開花的需要。
Q2:茶花掉葉子怎么辦?
A2:有的花友對茶花掉葉子的情況很著急,其實也要分情況,如果你的茶花平時情況良好都在開花的,偶爾掉一兩片葉子,不用太過擔心,很可能是自動老化脫落,并不影響植株的生長。
如果出現(xiàn)頻繁掉葉子、老葉、新葉、成熟葉片都有掉的現(xiàn)象,又不是蟲害,就是要考慮根部腐爛的問題了。首先要考慮自己平常的養(yǎng)護方法是不是有問題,要及時做出改變,其次情況嚴重就要脫盆檢查根系,根部明顯有干枯感,就是腐爛的。將茶花已經腐爛、生長不良的根系修剪干凈,然后用多菌靈浸泡20分鐘消毒+生根粉浸泡30分鐘再上盆。
Q3:茶花葉子出現(xiàn)黑色的霉點?
A3:要考慮是否是煙煤病。冬季一般都是把茶花室內養(yǎng)護,不經常開窗通風就會引起煙煤病,煙煤病主要發(fā)生在茶花的葉片或嫩枝的表面,受害初期會有暗褐色的霉斑,然后會逐步擴大成為黑色的霉層,不但影響植株的美觀度,還會阻礙茶花的正常光合作用,影響植株健康。
所以平時要注意養(yǎng)護環(huán)境的通風透光;如果已經感染病害,可用清水擦洗干凈被害葉片后噴施可濕性粉劑滅菌藥。
養(yǎng)茶花口訣歌
酸性腐殖土,栽花花飛舞;
地栽要高畦,淺栽易透氣。
不干不澆水,干了澆透水;
及時舒蓓蕾,一枝留一朵。
薄肥勤施花有綠,嚴冬扣肥最安全;
冬季外室莫放茶,朝南檐下可放花。
此文章由南京屋頂花園裝修小編轉載自知乎